BB話(child directed speech)是大人對BB一種特別的說話模式,特點是重覆字眼、高音、聲調誇張、語速較慢、字句較短。

聽過有家長認為語言刺激應該愈多愈好,索性BB從出生開始就當他們是大人般溝通就好了 (這個建議我在若干年前的電視廣告上都聽過。),究竟BB話是不利語言發展的嗎?

有研究發現BB出世後一個月多就會比較留意BB話; 亦有研究指出,BB話可令21個月大的幼兒,更有效學習新詞彙。我想不只是BB,大人都一樣比較喜歡聽有抑揚頓挫的說話吧。加上BB在年紀較少的時候,理解與表達能力仍在發展的初期,家長說短一點、慢一點更合乎BB語言發展的步伐。

有時BB話的字與日常說的很不同,例如,BB在6個月後開始食固體食物,你會對BB說「食粥仔」還是「食mum mum」? 我個人自然會說後者,確實原因我找不到,但如果在語音發展的角度推敲,/m/音相對上比較易因為它在語音發展上是比較早出現的音,同時說mum mum時我們的口形與要求BB食糊仔時的口形差不多,因此是一個很好的視覺提示連繫語音與語義,亦可提示BB真的要開始吃東西了。還有,mum mum的意思很廣,泛指是BB食的東西,不用再細分糊仔、菜菜、魚魚、飯飯了,如果1歲幾個月左右懂得說mum mum來表達肚餓要吃東西,這就已經很足夠了吧,何況是6個月的BB。

同時,bb話都會以疊字或特定句式出現,例如飲水水、睇書書、換片片等等,都是動詞+名詞的句式,動詞與名詞很分明; 亦都有BB話是「有聲音」的,例如: wo wo狗、砵砵車、羊咩咩等等,將詞彙所發的聲音融入在詞彙裡,這些BB話特點亦可能有利學習。

講BB話好處多,但是否代表家長應該一直都說BB話呢? 有研究發現BB話對幼兒語言發展嘅好處,會隨著幼兒長大而減少。幼兒到了27個月大,小朋友開始倚重大人說話學習新詞彙。所以我們建議家長由小朋友出世至入幼稚園前後,可以用BB話與小朋友溝通。之後就慢慢轉變至大人說話模式,就不用擔心小朋友會有語言刺激不足的問題了。

Reference:

Dunst, C., Gorman, E., & Hamby, D. (2012). Preference for infant-directed speech in preverbal young children. Center for Early Literacy Learning, 5(1), 1-13.

Ma, W., Golinkoff, R. M., Houston, D. M., & Hirsh-Pasek, K. (2011). Word learning in infant-and adult-directed speech. Language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, 7(3), 185-201.

Pegg, J. E., Werker, J. F., & McLeod, P. J. (1992). Preference for infant-directed over adult-directed speech: Evidence from 7-week-old infants. Infa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, 15(3), 325-345.

言語治療師的玩具箱@FB是由四位志同道合分別在不同settings工作的言語治療師建立,我們希望透過言語治療師的玩具箱 Speech therapist loves toys專頁1) 加強公眾教育; 2) 提昇小朋友對閱讀的興趣; 3) 分享玩具不同的玩法,分享快樂。

有興趣的爸媽,可以Follow【言語治療師的玩具箱 Speech therapist loves toys】Facebook喔!

Photo: Pinterest
Cover Photo: Pintere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