遊樂場,從來都是社會的縮影,是孩子學習交際的學堂,也是一個磨練性格的擂台。在這裡,孩子是主角,家長只是配角。若配角有事沒事都向主角提點一番,甚至替主角演下去,主角就永遠不能拙摩自己的角色。

有一天,阿豬媽在遊樂場看見一個有趣的景象:

一班2-3歲的孩子在玩氹氹轉。有人喜歡推,有人喜歡坐上去轉,大家相安無事。直至有一個身型肥胖,大約7-8歲的男孩登上了氹氹轉正中心的「王座」,情況就改變了。

「哇哈哈哈,你班BB快D!推快D!推快D!我叫你地快D!」

簡直是技安的化身。

眼下一堆阿福和大雄真的乖乖在落力推(阿豬是其中一個)。作為阿媽,看見孩子「無啦啦」在服務一個技安,當然心有不爽。

很想叫他不要替技安推;

很想叫技安收聲;

很想叫技安媽媽教教孩子;

很想叫阿豬玩其他東西。

可是,這個情況有構成危險嗎?沒有。有打破一些大家定下的規矩嗎?沒有。有滋擾嗎?用家似乎覺得沒有。有破壞嗎?也沒有。那阿豬媽也沒有出聲的理由,只好看著大家繼續做大雄。

「好快呀!哈哈哈,再快D!」

在一眾「BB」的努力下,技安非常滿意。而氹氹轉愈轉愈快,阿豬最終跟不上,跌了在地上。他想了想,自己起來再上前嘗試加速跟上大隊,跟了幾步又力有不逮。重覆幾次後,阿豬自己放手離開氹氹轉區,轉玩滑梯。

我彷彿醒覺,來是自己「諗多咗」。阿豬從來都沒有在服務技安,只是一直享受推動氹氹轉的過程。轉得愈快,挑戰性愈高,阿豬就愈滿足。到挑戰性超越阿豬本身的能力,他就知道是時候停下來,尋求其他挑戰。

所有被欺負、被勞役、被剝削的不快感,全是阿豬媽幻想出來的。

很多時,食鹽多過孩子食米的家長都會憑自己的經驗(和情感)來判斷形勢,並在大部分時間介定情況為「有事故」,繼而加以提點。可是,在孩子眼中根本是兩回事,家長的提點只是多此一舉。

孩子一生,總會碰上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技安,只要情況仍然安全,就即管放長雙眼看看孩子如何應對。今次我發現,原來「不理會」也是阿豬的應對方法之一。當然在其他情況,阿豬都有退縮或逞強的時候,但這些都是小人兒寶貴的人生經驗。何況,退縮也是保護自己的方法,逞強也說不定能突破自己的限制。按我觀察,阿豬在這些跌跌撞撞之中,已發展出一套生存之道。

若孩子自小習慣由家長主持大局、出頭和解圍,倚賴家長的提點,孩子就不能學會在遊樂場生存,也難保他日長大後,能不能在真正的社會中判斷形勢及保護自己。家長的角色,是當刻觀察和確保安全,及在合適的情況下用各種模式檢討及教導,而不是每每出手幫大佬解圍。

若孩子是技安又怎麼辦?放心吧,強中自有強中手......

除了人際方面的挑戰,還有設施難度/氹氹轉速度/韆鞦高度,這些孩子都要慢慢學會自行判斷(當然在安全情況下放手,而家長也要適時給點指引)。家長踏進遊樂場,要記住自己的角色,才能讓孩子們好好演下去。

最能保護孩子的,永遠是孩子自己。

--阿豬媽

想知道更多阿豬媽與阿豬爸的育兒心得,可以follow【湊仔爸與返工媽】Facebook喔!

Photo: 湊仔爸與返工媽
Cover Photo: 湊仔爸與返工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