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明才四個月大,怎麼就開始不想喝奶了?可以等到寶寶想喝再餵嗎?但若是寶寶體重下降,影響成長怎麼辦?三招讓寶寶營養滿滿。

厭奶的現象,一般常發生在4、5個月大以上的寶寶,通常4到6個月以後會建議開始讓寶寶吃副食品,有些寶寶因為對新的東西較有興趣,很喜歡吃副食品,而產生厭奶現象。但寶寶不喝奶可以嗎?

寶寶厭奶期,小心孩子成長狀況

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陳慧文提醒,如果以奶為主食的三個月大左右的寶寶產生厭奶現象,就需要做檢查。而厭奶期的時間要看每個孩子的狀況,陳醫師表示,「遇到厭奶期最重要的是注意寶寶的成長狀況,像是身高跟體重有沒有在提升。」

吃副食品當主食,也不建議斷奶

什麼時候不喝奶是正常狀況?「在孩子兩歲之前,我們會認為有喝奶比較好,而且在一歲以前是主食。」,陳醫師表示「基本上兩歲以前,一半喝奶,一半吃固體食物是很正常的。」即使到了三歲以後,也可以把奶或是乳製品當作點心,並不建議斷奶。

寶寶厭奶?就看「生理、心理」兩大原因

寶寶厭奶原因可能是真的生病不舒服,以下幾種就有可能造成寶寶厭奶的狀況。

生理原因

1.鵝口瘡
鵝口瘡是黴菌感染的一種,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厭奶。是種很常出現在小寶寶的特有口腔疾病,嘴巴內的兩頰、牙齦、舌頭、喉嚨,都會有白白的點狀或已經蔓延成一整片病灶,會讓寶寶吃不下奶而且很不舒服。

2.感冒發炎
有種常見的狀況是寶寶並沒有感冒跡象,但檢查才發現喉嚨發炎,不過因為並沒有發燒,所以不知道寶寶生病了。

3.長牙齒
如果是六到八個月的寶寶,可能會因為長牙齒,因為牙齦不舒服而不想喝奶,這時可以把固齒器放進冰箱,冰鎮一下變成涼涼的,讓寶寶咬著消腫。

4.腸病毒、長疱疹
腸病毒、長疱疹都有可能造成口腔內有小水泡或潰瘍,對寶寶來說,會很刺痛、不舒服,而過程中也可能會發高燒或完全不發燒。要注意的是疱疹感染會讓寶寶的牙齦腫起來,甚至流血。

5.腸胃不適
爸媽可以注意孩子是否有病態性嘔吐的現象,或是長期的腹瀉或便秘,上述狀況最好請兒童腸胃科醫師幫忙判斷,是否有特殊的腸胃疾病需要治療。至於脹氣跟便秘在門診常常見到,陳醫師提醒「孩子開始吃副食品之後,就應該提高水分及纖維質的攝取,特別是一歲以後,必須要增量以降低便秘的可能。」

心理原因

如果身體檢查都沒有問題,就要回到孩子的心理狀況,有可能是因為換了不同口味的配方奶,或是從親餵母奶轉成奶瓶餵母奶或配方奶而變得不想喝奶。有些寶寶的情緒非常敏感也很聰明,可能只是幾次的強迫餵食,導致寶寶「換人餵」、「換環境」就不吃。

因此可以從寶寶所待的環境開始了解厭奶的狀況,像是寶寶在保母家、托育中心、家中的進食狀況是否有所不同,陳醫師也分享「其實寶寶在四、五個月大之後,會開始重玩不重吃,這是很正常的狀況。」所以在什麼環境下餵奶就變得很重要,應避免有人在旁邊走動,找一個安靜的房間,讓寶寶在沒有干擾的狀況下喝奶,降低寶寶因為貪玩而不喝奶的狀況。

各個時期的寶寶厭奶怎麼做?5個月以前的寶寶
開始吃副食品的話,也許可以嘗試把奶放入副食品,像是米糊、十倍粥再倒點奶,讓寶寶一起喝掉,一次喝一點也沒有關係,只要足夠寶寶一天總奶量即可,此時總奶量的算法大約是寶寶的體重乘以120CC左右。但是有些極端厭奶的寶寶聞到或嘗到奶味就拒絕進食,那還是得把奶跟副食品分開餵才行,免得寶寶連副食品都不願意吃了。

7、8個月的寶寶
此時並不建議完全以嬰兒副食品為主食,但若是寶寶真的完全不喝奶,如同前述方法可以在副食品倒入一點奶,或是有些寶寶一定要睡著才願意喝奶,那只好趁孩子早上還沒醒、睡午覺、晚上入睡後再餵奶,但是陳醫師提醒,無論何時餵完,一定要記得把寶寶的口腔清潔乾淨以防鵝口瘡,若已經長乳牙的寶寶也要小心預防奶瓶性蛀牙,否則會影響到永久齒的成長。

1歲以上的寶寶
此時不再把固體食物稱為副食品而是主食,因此如果孩子已經以三餐主食為主, 要注意應增加固體食物的質量跟種類,讓寶寶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。建議可以把奶當作點心,也能用鮮奶、優格、起士等乳製品等補充營養。一歲以上的孩子,總奶量大約500到800CC即可,不要因為喝太多奶而影響到三餐主食的質量。

文章轉載自《嬰兒與母親》

圖片來源:pinterest

延伸閱讀:

生完孩子到底要不要回歸工作崗位?這幾點讓你好好思考到底要不要成為全職媽咪!

寶寶副食品要怎麼吃?關於副食品的注意事項要知道!